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财经新闻 返回列表
吉林省第五批援藏工作系列报道:经济援藏助发展

 

 作为经济小省,如何利用有限的援藏资金,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这是摆在吉林援藏干部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3年来,我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在陌生的高原上,在艰苦的环境中,发挥智慧和才干,挥洒热血和汗水,创造性开展援藏工作,描绘了助推西藏长足发展、携手同奔全面小康的壮阔画卷,向吉藏两地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务实+踏实:开创项目援藏吉林经验


 

 2014年5月,日喀则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吉林项目援藏工作的做法,指示在全地区宣传推介吉林经验。这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甚至包括吉林援藏干部自己。
作为经济小省,我省援藏资金有限,与发达省市比较,差距很大。但经济小省不等同援藏小省,吉林援藏干部没有为“资源有限”而消沉,他们秉持务实的理念和踏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最终打开一片天地,实现了小省也有大作为的“逆袭”。
      第五批援藏干部总领队韩阳在拉萨参加援藏领队培训班期间受伤,他拖着伤腿、一瘸一拐来到日喀则。顾不得休养,带领援藏干部,立即开展深入调研。短短几个月时间,走遍日喀则18个县市,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科学谋划援藏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援藏项目规划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援藏政策,充分尊重受援地党委、政府的意见,使援藏项目更加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到援藏项目与受援地相关部门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确保援藏项目与地方实际充分结合。
      据了解,我省第五批援藏资金近1.8亿元,规划计划内项目39个。经争取计划外援藏资金,新增吉林路改建工程项目,实际到位援藏资金总额2.1亿元,完成援藏项目40个。
      吉林路是吉林援藏的标志性工程,是日喀则城区最繁忙的主干道。市区内的其他道路禁止大货车通行,但在吉林路上重型货车却奔跑不停。因此吉林路超负荷运载,几乎每一批援藏工作队都要翻修一次。我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争取计划外援藏资金,实施吉林路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吉林路焕然一新,既是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主干道,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景观路。
      贡觉林湖是日喀则地委、行署确定的吉林援藏重点项目。吉林援藏干部中心组邀请吉林省规划设计院,按照“东情西韵、珠联璧合”的理念进行设计。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的贡觉林湖,成为日喀则城市旅游新景观、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我基本上每天吃完晚饭都到这走一圈,看到很多当地的藏族群众,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是跟亲戚朋友一起过来的,我感觉很自豪。”贡觉林湖发挥了应有价值,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发改委副主任宋景辉对此感到十分自豪。
      吉林援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两个倾斜”的原则,在项目资金摆布上,重点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农牧区和事关民生的领域倾斜。据统计,我省第五批援藏项目资金中,用于县及县以下项目的资金占援藏资金总额的83.88%,用于改善民生的项目资金占援藏资金总额的81.20%。
      在我省援藏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雇用当地的工人和机械设备参与施工,把项目建设与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在贡觉林湖项目建设过程中,雇用周边劳力200多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万多元。在定结县普贵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培训当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他们掌握技能、增加收入,全村人均增加收入近3万元。

 

 

苦干+巧干:创造项目建设吉林速度


 

2014年5月,我省第五批援藏项目集中开工。2015年10月,我省第五批工程类援藏项目全部竣工。第五批援藏工作队狠抓援藏项目落实,以苦干的精神和巧干的智慧,实现了三年项目、两年建成的吉林速度。
      援藏干部中心组将2014年、2015年确定为“援藏项目建设落实年”,明确援藏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工作措施、责任分工等措施,狠抓援藏项目落实。
      援藏项目开工后,安排专职人员按月跟踪调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时对项目前期工作、开工情况、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开展调度和实地督查。
      加强了援藏项目制度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招标投标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确保援藏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推进。
      为了强化责任分工,援藏干部中心组下设项目组,由宋景辉牵头,王铁城、郑德林、韩辉等援藏干部加入,项目组定期调度项目建设进展,跟踪推进“三县”项目工作。“三县”也建立项目建设责任机制,明确援藏项目包保责任人,“三县”发改委、住建局援藏干部蔡景海、彭来春、吕志峰、包飞、刘小刚、孟祥明等,认真抓好项目落实。在定结县普贵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中,援藏干部、定结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文洲40多次深入工地,经常和工人同吃同住。
      在援藏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难免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援藏资金有限,要干的事情却很多,怎么办?援藏资金按年拨付,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三年的项目,那提前一年的资金缺口怎么解决?对于这些问题,吉林援藏干部凭借巧劲和智慧,一一化解。
      用整合资金的办法,发挥援藏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据统计,共有9个项目,整合援藏资金与地方资金捆绑使用,援藏资金投入5523万元,带动地方投入6563万元。
采取预借资金的方式,为项目提速提供充分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支持,2014年、2015年向市财政累计借款近1亿元,保证了吉林援藏项目的建设进度。

 

 

输血+造血:助推西藏经济持续发展


 

吉林援藏干部从“输血”型援藏入手,加大智力援藏力度,强化受援地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定结县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定结县援藏工作组投资1000万元,实施日屋路建设项目,将县城市政道路体系由原来的“艹”字形,变成如今的“井”字形,拉开了城市建设新框架。
      萨嘎县城海拔高、条件异常艰苦。以前,县城里灰蒙蒙一眼看不到绿色,全县能叫做“树”的只有一棵。在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引进了红柳作为美化树种,在萨嘎城区和城郊大范围种植。现在,大部分红柳已经成活,改写了萨嘎县城只有一棵树的历史,让原本荒凉的萨嘎变得更有生气。援藏干部深入挖掘受援地优势资源,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吉隆沟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因为发展理念和基础设施的问题,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援藏干部、吉隆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文祥,积极奔走、多方争取,帮助吉隆县获得财政拨款,改造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相比眼前的成绩,王文祥看得更远:“我们想把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留在这里。”
      在东北四省(区)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上,定结县出产的多布扎羊、确布人参果、陈塘魔鬼辣椒和野生木耳、定结原生藏红花、日喀则糌粑等特产一经亮相,吸引无数目光。是援藏干部、定结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金立申积极协调,帮助定结农牧产品走进博览会,打通了定结特产的藏外销售渠道。
      援藏干部发挥专业特长,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训当地优秀人才,夯实长远发展人才储备。
      满腔豪情万里来,东风所到格桑开。在西藏,每位援藏干部都竭尽所能,努力为高原留下永恒的印记。洁白的雪山边,蔚蓝的天空下,是经济援藏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文转载自:中国吉林网)

 

 

合作伙伴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