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财经新闻 返回列表
长春新区:打造东北振兴新引擎

       老工业基地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亟待培育新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高速运输走廊,正需加快打开东北新通道。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跃上新台阶,迫切期待腹地支撑新平台。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今年2月3日,长春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17个国家级新区,正式跻身国家队。10月8日,《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获得省政府批复。这对于吉林新一轮振兴而言,如添新翼,令人振奋。

      至此,长春新区开始按照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指示要求,努力创出“新区速度”、试出“新区经验”、走出“新区新路”,当好全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新贡献。

      那么,在“一带一路”、东北振兴、哈长城市群、长吉图等国家战略中,长春新区承担着怎样的使命与任务?长春新区将如何不负国家、省、市的厚望与重托?新区的产业规划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如何确定?带着这些问题,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与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孙亚明展开了对话。


      依托独特区位优势   勇担国家战略使命


      陈耀辉:一段时间以来,长春新区建设成为长春市乃至全省瞩目的焦点。您认为长春新区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长吉图、东北新一轮振兴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等战略中,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和使命?

      孙亚明:首先感谢《吉林日报》对长春新区的关注。毫不夸张地讲,长春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全体长春人的梦想,它承担着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带动区域振兴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大家都知道,长春新区位于东北三省的核心区位,是东北亚区域的几何中心,同时又是环渤海、环日本海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国际地位和带动作用十分突出。

      应该说,长春新区是加快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向北开放窗口的新平台。在国家“一带一路”路线图中,我省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线,确定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那么,长春新区作为我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将通过加快建设“三大通道”,也就是联通欧洲与东北亚的国际陆路运输通道、连接北冰洋航线的北向海上新通道以及连接印度洋航线的南向海上运输通道,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大格局,最终实现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目标。

      长春新区还是深入实施长吉图战略、加强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新引擎。长春新区地处长吉图先导区的核心腹地和内陆端口,是重要的物资加工储备基地、东北地区物流集散的枢纽和面向东北亚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我们将通过构建创新型、开放型产业体系,并以贸易为龙头,加强与窗口、前沿的合作,与东北亚各国共建产业园区,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有效带动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图们江区域合作水平。

      长春新区也是带动周边区域合作、促进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支撑。长春新区从区位上来看,在东北振兴中具有“中间联通、腹地广阔,中间突破、全盘皆活”的作用。下一步,长春新区将充分发挥东北“中心”的区位优势,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促进“哈长城市群”和哈大经济走廊建设,带动相邻省市协同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夯实振兴发展基础   构筑起跑“硬底盘”


      陈耀辉:长春新区自国务院批复设立已历时半年有余,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那么,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新区的发展基础和现状如何?具体有哪些新的进展?

      孙亚明:长春新区获批以来,在省、市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坚持边理顺体制机制、边招商引资上项目、边推进开发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起“1+4”的管理架构,就是说长春新区代管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同时直管北湖、长德、空港三个省级开发区。

      二是理顺了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我们根据发展需要,按照“大部制”设置机构,科学合理划分权责,出台了《长春新区干部管理意见》,实施灵活选人用人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优秀人才。

      三是较好承接了市级管理权限,涉及建口的55项市级管理权限已于今年7月末下放给新区,还有2200余项管理权限将在年底前全部下放到位,实现发展的“零障碍”和“零门槛”,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比如华为大数据项目从落位到开工仅用一个月时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四是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制定了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科技创新、金融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等一系列政策,从而形成省、市、区三级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

      五是落位建设了一批优质项目,新引进包括广东龙浩临空产业园、普仁国际医学城、泰山高端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等一批投资上百亿、上千亿的大项目,预计全年开工项目将达2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6个,这个数量是年初计划的2.5倍。

      六是全面启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北湖快轨加快建设,连通新区北部区域的重要物流通道“四路三桥”,还有地铁空港线、空港地下综合管廊、伊通河综合整治北段等基础性工程开始施工,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将全面构筑新区起跑的“硬底盘”。

      半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强基础、补短板、稳增长”为主线,新区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到9月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8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总产值完成2850亿元,同比增长13.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2亿元,同比增长58.6%;一般预算全口径收入完成74.5亿元,同比增长20%;可用财力实现50.1亿元,同比增长117.6%。预计到年底,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千亿,力争达到1100亿元;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8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000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总的来看,长春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速,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为实现跨越发展、赶超先进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耀辉:随着长春新区规划获批,新区的建设也将紧锣密鼓地展开。可是,很多人好奇,长春新区究竟“新”在哪里?新区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框架是什么?

      孙亚明:我认为,长春新区的“新”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新”在经济发展上。新区将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构建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以创新发展带动经济转型,打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

      二是“新”在城市建设上。新区将突出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坚持地上地下同步现代化,地下管廊要达到全覆盖,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建设以高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三是“新”在体制机制上。新区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深化管理体制及制度创新,重点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合并审批机构,减少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

      四是“新”在工作落实上。重点围绕项目抓落实,变招商局为产业办,下沉到开发区,彻底解决“招商不管落位,落位不管招商”的问题;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加大联合督察力度,实施《长春新区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治庸治懒严肃追责暂行办法》,做到有奖有罚,重点治庸治懒,形成人人抓落实的工作常态。

      总的发展思路,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建设“两大港口”,全力打造“四个商务中心”,精心培育“十大产业园区”,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努力成为全面振兴发展的“领头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宜居宜业的“示范区”,确保在全国18个新区中争先进位、后来居上。

      总体发展框架是:构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统筹四大开发区建设,做到各有侧重与分工,形成差异发展、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其中,长春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打造长春市西南部生态宜居的综合性新城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北湖开发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打造长春市北部重要的生态旅游休闲区。长德开发区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打造集生态、宜居、创新、活力为一体的生态新城、智慧新城、和谐新城。空港开发区重点发展国际事务合作和航空物流产业,打造东北亚区域开放与合作核心区和中国北方生态智慧城市示范区。


      打造国际开放平台    咬定自贸区目标不放松


      陈耀辉:省政府刚刚批复的新区总体规划,为长春新区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理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找准了发展着力点。那么,新区规划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新区将如何围绕这一规划,加快推进开发建设?

      孙亚明:可以说,“新区总规”细化了新区战略定位的具体职责,提出面向自贸区“三步走”战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具体包括:长春新区战略定位、战略性资源研究、构建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建立辐射国际的开放性平台、联通国际的战略性枢纽和通道、绿色发展下的优质增长、“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北方寒地生态城市、营造公平共享的城乡社区、塑造活力多元的总体城市设计、实现高效畅达的交通系统、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及规划实施的政策机制。


      具体来讲,有七项重点任务。


      一是突出抓好“两大港口”建设。通过加快国际空港和国际陆港建设,变“通道经济”为“枢纽经济”,全面提升新区的国际服务功能。引入广东龙皓集团,对龙嘉国际机场进行扩建,构建国际“大通关”体系,开辟俄罗斯、北欧等客货运航线,建设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远期可承载客运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300万吨,成为东北亚区域航空物流枢纽。依托铁路综合货场建设,通过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建设保税中心、海关监管多式联运等功能性设施,打造智慧公路港和国际内陆港,远期建成18条铁路线,可承载年运量3300万吨,成为“一带一路”北线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

      二是加快打造“四大商务中心”。在每个区域率先打造核心功能区,加快提升新区的集聚功能和现代化水平。北湖龙翔国际商务区集会议酒店、科技创新、商务金融、旅游休闲及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打造高端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商务区。空港国际商务区主要打造国际会议、会展、接待、公共服务、规划展示、文化交流、领事馆等功能,成为服务东北亚区域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区主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出口展示交易中心、金融保险服务中心等特色功能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壮大。长德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干雾海河生态景观,主要建设商务金融、文化休闲等功能,服务于现代农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

      三是精心培育“十大产业园区”。围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结合各开发区的不同产业定位,确定重点培育的产业园区,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北湖科技开发区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航天信息产业园、东北亚大数据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长德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空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临空产业园、绿色健康产业园和国际教育与信息产业园。目前,每个产业园都引进了龙头带动项目,如航天信息产业园有吉林“小卫星”项目,东北亚大数据产业园引入华为大数据项目,通用航空产业园引入温德克飞机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北大未名生物农业项目,绿色健康产业园引入山东泰山集团投资的体育文化产业中心与高端冰雪运动装备制造项目,以及普仁国际养老健康基地项目。

      四是全力加大固定资产投入。2016年确保完成投资1000亿元,2017年争取实现“翻两番”,2018年后保持较快增长。为此,我们制定出台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实施意见》及《奖惩办法》,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行业、各开发区,做到人人有指标、全员抓投资,同时将投资完成情况与奖金、绩效工资、干部使用挂勾。

      五是狠抓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新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目前已包装完成总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的产业项目共200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7个、总投资10600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33个,总投资9450亿元,为未来几年招商做好储备。争取再引进一批投资上百亿、上千亿的大项目,加快俄罗斯飞机、中俄产业园、营养健康食品、北大荒产业基地、功能性食品等项目签约落位,确保形成“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位一批、开工一批”的良好态势。

      六是加快培育引进各级各类人才。坚持把人才作为引领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包括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社会事业、综合管理、农业发展等优秀干部人才。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的政策扶持,目前累计实施6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先后评选89名英才,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6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引进海外高端领军人才3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500名、高技能人才2000名,为新区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

      七是同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做到经济与社会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全面优化社会事业发展布局,加快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切实改善民生,统筹解决好群众就学、就业、就医、保险等社会问题,真正做到新区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强化与知名院校合作办学,推进与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加快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医疗服务和文化体育进社区工作,构建公平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闯出一条新区“新路”   变东北“不行”为“能行”


      陈耀辉:通过和您的交流,我对长春新区的未来充满期待,迫切想知道未来的长春新区将会建成什么样?它将在我省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乃至在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过程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孙亚明:人们都很关心未来的长春新区到底什么样,我们确定的目标就是:立足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依据新区发展总体定位,把长春新区打造成为一个创新繁荣的新区、一个开放包容的新区、一个公平幸福的新区、一个生态智慧的新区。争取到2020年,新区人口规模达到10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71平方公里以内,“两大港口”“四大商务区”等重大功能区全部建成,“十大产业园区”形成集聚规模,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区域承载功能及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建设成为体制先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独具特色的国内一流国家级新区。

      很多人都在问,长春新区到底能给我省或者说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应该说,国家对长春新区四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成为“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在当前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长春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理应承担起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任。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通过长春新区的积极实践与探索,努力破解制约东北振兴的难题,闯出一条促进东北振兴的新路,用实际行动,让“东北不行”变为“东北能行”。具体来讲,我认为最核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在创新经济发展方面,着力破解“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制约难题。一方面,重点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和东北亚区域绿色消费中心,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利,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借鉴自贸区经验全面实施制度创新,努力构建市场化投融资新体制,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区域发展动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和经验。

      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通过建设“两大港口”,加快打造面向国际的航空物流枢纽和公铁联运的内陆物流枢纽;通过建设“四大商务中心”,加快打造国际会议会展、国际接待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通过建设“三大通道”,逐步畅通对外物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分工;通过建设中俄、中韩、中德等产业园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迅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突出科技引领,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示范基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培育形成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生产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集群,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以创新发展带动我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转载自:吉林日报)


合作伙伴
1
3
4